爱与善良是永恒的
“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爱与善良是永恒的。”
?文/侯定洁
级(5)班
一个人随手拉起纸屑,扔进垃圾桶,你可以说他是善良的、有爱的;一个人遇见孩童溺水,立马下去救人,你也可以说他是善良的、有爱的;保卫祖国的战士,不畏生死,你也可以说他是善良的、有爱的。因此我说,爱与善良不分大小。
居里夫人与钱学森让我认识到爱与善的更高境界:爱与善良是永恒的。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她的伟大自然不必说。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一直在进行以沥青轴矿石为主的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此研究,他们尝尽了苦头。一年,两年三年……终于,他们发现了镭。但是,他们并没有申请专利,反而选择放弃了那一大笔财富。他们就是“梦想家”啊——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看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心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最终,镭的发现推动了社会发展,从而造福社会。所以,居里夫人的爱与善良是永恒的。
?钱学森先生为了祖国,在美国待了十几年,苦心孤诣,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终于,即便是在美国的重重阻挠下,他依旧排除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投身于科学研究,促进了我国国防武器的研发,可以说百年中国,钱学森先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钱学森先生的爱与善良是永恒的。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爱与善良是永恒的。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以“爱与善良是永恒的”为中心论点,标题即点明了中心论点。
在文章的一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引出论点,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关于善良的小事谈起,提出“善与爱不分大小”的观点。由身边的具体小事写起,是初中生的一般认识规律和写作规律。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升华了第一自然段提出的观点,引出中心论点——“爱与善良是永恒的”,与第一自然段层层递进,显得颇有条理。
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并列论述,举两个事例,一是有科学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居里夫人,二是有民族大义的钱学森,恰如其分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而且,作者在每段的结尾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使文章结构更鲜明、论点更明晰。
文章的结尾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阐发哲理。诚然,在沧海横流中,每个人似乎都只是须臾一瞬的存在,但爱与善良却如长江之水般浩渺无穷。这样的道理,又将文章升华了一个层次。
总之,文章条理清晰,使人颇有启迪,在有限的生命中叩问“永恒”二字的哲理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已是不易。生命之不朽,只因灵魂之高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