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价值观客户分散背后德龙激光核心

集微网消息,自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基于激光技术的智能装备的背景下,国内激光产业再次发力进击,其中,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龙激光”)在完成新一轮1.5亿元融资之后,向科创板发起了IPO冲击,并于近期获得受理。

据笔者查询其招股说明书发现,德龙激光虽然客户众多,但给其带来了客户分散、产品定制化程度高等问题,造成其销售费用率偏高;另外,在采购方面,德龙激光用于生产激光设备的核心器件主要采购自欧美企业,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客户分散,定制化严重致销售费用率高

德龙激光主营业务为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及激光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并为客户提供激光设备租赁和激光加工服务;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前沿研究和产品开发;在半导体及光学、显示、消费电子、科研4大领域拥有华为(含海思)、中芯国际、长电科技、中电科、华润微、士兰微、敏芯股份、泰科天润、能讯半导体、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晶宇光电、舜宇光学、水晶光电、五方光电、美迪凯等数十家知名客户。

分析发现,德龙激光客户虽然众多,但业务分散。年-年,德龙激光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6.94%、34.93%、29.19%;其中,年,占比最高的群创光电,带来的营收仅占德龙激光该年营收的7.62%(.07万元)。而可比上市公司中,英诺激光、华工科技、海目星等企业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收比重均高于德龙激光,详情如下:

可以显见,公司主营客户营收占比过低,易出现核心客户、产业地位不凸显的局面。德龙激光年-年,占营收约70%比重的激光加工设备,各年度销量分别为台、台、台,并未形成规模量产。

量产不足,也反映出通用化、标准化产品较少的一面,使得德龙激光在市场开拓时需花费大量时间与客户确定激光加工设备技术参数,售后也需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导致销售费用率较高,压缩整体利润空间。

经统计,德龙激光年-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5%(万元)、13.22%(万元)、13.6%(万元),远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对应统计周期的9.01%、8.6%、8.23%平均销售费用占比;其中英诺激光对应报告周期内的销售费用占比分别为7.52%、6.49%、6.79%,仅为德龙激光的一半。具体比较见下图:

核心器件采购自欧美,存在被“卡脖子”风险

与德龙激光同类型企业中,大族激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具备上游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实力,支持供应打标镜头、精密焊接镜头、扩束镜、聚焦镜、内雕镜头等核心器件,从而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最重要的是,摆脱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

而德龙激光虽然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激光加工全产业链公司,但核心器件的采购仍需高度依赖国际供应商。

德龙激光IPO招股说明书透露,其前五大供应商中,光学件供应商数量在逐年增长,年仅相干公司一家光学件公司进入其前五大供应商;而到年,前五大供应商中,有4家企业为光学件公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年-年,进入其前五大供应商的光学件公司,均是美国的恩耐激光、阿帕奇、相干公司,德国的通快集团、SCANLAB等欧美公司。

不仅如此,德龙激光对光学件的采购比重还在逐年增大,年-年采购额分别为.25万元、.01万元、11.66万元,占主要原材料采购额比重分别为33.67%、36.73%、44.44%。德龙激光解释称,年为参加客户镭射切割机采购项目招标,制作了全自动OLEDCELL激光切割设备,采购进口激光器和电气平台金额较多;年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在执行订单增加,采购规模相应扩大,使其对光学件等原材料的采购规模大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美国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管制,激光产品及技术位列其中。年8月,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半导体制造及激光等相关领域。而德龙激光目前的主要客户中,以半导体产业链企业为主,如果美国政策发生改变,德龙激光所需的光学件有可能会被列入管制行列,供应链安全存在被“卡脖子”风险;如果德龙激光有其他国产替代或可靠方案,需要进一步披露。

整体来看,德龙激光客户众多但业务分散,使得其量产化程度低,定制化程度高;为满足正常生产所需的销售支出长期居高不下。而核心器件高度依赖国际供应商,一旦进口环境发生改变,德龙激光供应链可能陷入被“卡脖子”的不利境地,这些都需要德龙激光在经营中重视及解决。(校对

Arde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