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镭图片 >>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是由玛丽居里著,陈筱卿译,意林出版社出版的。

玛丽居里通常被称为居里夫人,她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也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她对我来说是个谜。

诺贝尔奖对一个国家来说都不能是常有的事情。

为什么老天会如此垂青于一个弱女子?

直到我读了她写的自传。

本书不但包含了居里夫人的生平,还包含了皮埃尔的生平,另有一些居里夫人的日记。

一玛丽居里的青少年时期

玛丽居里(.11.7-.7.4)出生于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们互相情投意合、志趣相投,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不但博学多才、心胸坦荡,对教育事业更是严肃认真、兢兢业业。

正是受了父母的影响,玛丽居里从小就勤奋好学,并立志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促使社会走向进步、美好。

在远大志向的引领下,经济的拮据,生活的困难,都不能阻挡玛丽居里求学的脚步。

在巴黎大学的日子。

玛丽居里说:“在别人看来,我过的日子未免过于艰苦,但我却自得其乐,每天都心情愉快地埋头于学习之中。这段生活经历也让我充分体会了自由与独立精神弥足珍贵。”

二居里夫人的婚姻和事业

正在为拥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孤军奋战时,一位老师为她和皮埃尔搭建了鹊桥。

他们在科学和社会问题上的看法惊人地相似。

双方都认为:

除了对方,

谁也不可能找到更合适的生活伴侣,

便决定结为秦晋之好,

一起追寻科学梦想。

他们的婚礼极其简单,然后骑着自行车开始了蜜月之旅。  

虽然生活和工作条件都非常有限,但是居里夫妇还是把日子打理得温馨平静。

虽然他们对物质条件基本没有要求,只需要不被打扰地做实验。

可是,老天还是无情地考验着居里夫人。

先是皮埃尔意外丧命。

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居里夫人铭记着皮埃尔的话“即使我不在了,你也必须继续干下去”。

医院组建X射线检查,以确定弹片嵌入体内的确切位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缩短了伤员的康复时间,在减轻伤员痛苦的同时,还免于落下终身残疾。

……

他们毫无保留地把提取镭的方法立即公之于众。

他们既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因此谋取任何利益。

他们认为这是科学家对待科学发现应当采取的基本态度。

三皮埃尔居里的品格和事业

皮埃尔居里(.5.15—.4.19)出生在法国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

父亲人品极好、大公无私,本想终身从事科学事业,但是因为家事拖累,不得不从医。

母亲是个企业家的女儿。

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她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极其忠贞坚强地相夫教子。

她性格开朗,总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地。

她总能把家里收拾地干干净净,让人喜欢登门。

皮埃尔虽然聪明,但是不能适应学校的正规课程。

他的父亲并没有强迫他入学,而是自己代为启蒙。

虽然启蒙教育不够系统,却保护了皮埃尔的天性。

快十四岁时,在优秀教师罗贝尔巴齐尔的启发下,他的智力在增长、能力在提高,同时他还发现了自己在科学方面的潜力。

十六岁获得大学入学资格。

十八岁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在皮埃尔的心中,他认为命中注定要搞科学研究。

他需要一位可以将生命献给科学的伴侣。

他之所以到三十六岁还没有结婚,

是因为他不相信会有符合他绝对条件的女人。

直到玛丽居里的出现。

他在信中说,

“我斗胆地盼着我俩能相依相偎地在我们的梦想中度过一生……”

婚后,他们一直亲密融洽,因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理论工作、实验室的实验、备课或备考。

十一年的夫妻生活中,他们几乎没有分开过。

每逢短暂的分离,皮埃尔都凭着勇气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一个人成了没有灵魂的躯体,那另一个人也还是努力地工作下去”。

这么一位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天才,他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谋幸福,

却不幸地被马车撞倒在地,脑骨碎裂,当场死亡,年仅四十七岁。

四结语

一些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无暇顾及自身的物质利益。

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当为这些理想主义者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生活条件,

如此,

他们才能无忧无虑地潜心于自己的科学研究事业。

如果您对摄影术、麻醉术等等对人类有益的发明创造感到惊叹的话,

如果您对这些奇异的发明让别的国家占了先,而感到妒忌的话,

那么,

您就多多关心实验室吧

多多地增加实验室吧

帮助完善他们的仪器设备吧

那里是未来的摇篮,

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源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