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宇宙中的你什么样平行宇宙真存在吗

之前听过很多城市奇谈中都说过类似的故事,某人坐飞机旅行,飞机经过一片区域后,磁场异常。过了一会,飞机稳定了,大家以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于是下了飞机各回各家。回家后发现,地点完全没错,但住在里面的不是自己家人,而且对方住了已经很多年……,于是引出我们今天的话题——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吗?它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依据是什么?在另一个宇宙中是否存在另一个你?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话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教授麦克斯·泰格马克著有《穿越平行宇宙》一书,在书中,他从平行宇宙的科学基础和平行宇宙的样貌两方面为我们开展了相关知识的解读。

平行宇宙的科学基础

平行宇宙的物理学基础是宇宙爆炸理论,这个理论解释了宇宙的起源问题。

以前,我们学到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物理学家说宇宙起源于17亿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然后宇宙在不断的膨胀中,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这种说法有很多的证据可以支撑,但是它有两个缺陷。他没法解释,如果有一场大爆炸的话,应该有一个热源。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离爆炸源更近的地方更热一些。而远处当然就会更冷一些。可是依据我们目前的天文仪器测量的结果,发现宇宙各处的温度几乎都是一样。

所以按照大爆炸理论来解释的话,应该是无数个点同时发生的。这样才能让这套理论自圆其说。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点在宇宙中的各个地方同时引爆呢?

还有一个问题,物理学家通过测算说,如果宇宙中的密度再大一点点,那么宇宙就会发生大挤压。因为物质和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更强了,会把所有的物质都聚在一起。宇宙会收缩,挤压,进而走向毁灭。而如果宇宙的密度再小一点,万有引力就会太弱。物质就会散开。宇宙同样会走向终结。

现实是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我们所处的宇宙既不是太密,也不是太松,一直处于临界状态。也是大爆炸理论解释不了的。

后来物理学家又找到了一种模型,可以完整地解释上述问题,也就是宇宙暴涨。

它是说在宇宙创世之初有一团均匀有微小的物质。他的密度很大,又不会变化。这团不可稀释的物质,每次都膨胀到双倍。每次都进行翻番,且所花费的时间都一样。就这样一变二,二变四,越变越多。

如果这个过程永远的进行下去,那就是一场永恒暴涨。那么宇宙中这么多稳定的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于是物理学家通过计算得出:每一次分身都会留下一部分物质衰变为普通的非暴涨的物质。

在暴胀停止的区域,物质就开始正常的宇宙大爆炸,变成炙热的反应堆,然后逐渐的冷却,形成星球和星系等。

这样一宇宙暴涨的模型就解决了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宇宙当中相隔很远的区域,温度几乎差不多?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起源。他们都来自于最初的一个小团,暴涨的物质不断的翻倍。

宇宙暴涨模型让宇宙中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所以获得了主流物理学界的认可。

平行宇宙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宇宙暴涨理论有一个推论,就是我们这个17亿年的宇宙并不是宇宙暴涨中的唯一产物。他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一个停止继续暴涨的区域。

在整个永恒暴涨的区域中,还有许许多多区域跟我们的宇宙一样。都是许许多多的不再暴涨的区域变成的。只不过我们限于技术水平,没法观测到他们。

这么看来,平行宇宙的存在就得到合理的解释。是宇宙暴涨理论的一个很自然的推论。

泰格马克提出了多重理论,和平行理论两个概念。他指出宇宙有四重,每一重就像是一个楼层,然后平行宇宙就像是每层楼里的每个房间。

一重宇宙就是相当于第一层楼,它里面所含的平行宇宙就是第一层楼里边的房间。其中还包含我们的地球所在的这个宇宙。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球形区域,半径有17亿光年。银河系大概位于这个宇宙的中心位置。

1.第一层多重宇宙

第一层多重宇宙里的这些星系和我们的宇宙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物理常数都是一样的。比方说万有引力常数类似,而且都有原子分子构成。但粒子排列方式很可能不一样,也有可能一样。也就是说在其他的宇宙里也有可能有一个原子排列组成方式跟你一样的人。

物理学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导出来。不过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距离我们这个宇宙10的10万亿次方米之外,也就是10的29次方米之外,有另外一个你存活在他的那个宇宙里。这是一个遥远的距离,如果你想找到那个人,可能需要借助时空隧道。

第二层多重宇宙

如果说第一层多重宇宙就像芝麻粒一样大,那么第二种多重宇宙就是一个上面放了很多芝麻的饼。第二层多重宇宙跟我们所处的第一层多重宇宙之间发生着永恒的宇宙暴胀,我们永远不可能到达那里。

这类宇宙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他们的物理定律跟我们的大体是一样的。基本的物理常数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既然我们观察不到,那凭什么说那里会有第二层多重宇宙呢?

这是因为物理学家们发现我们身边看似空旷的空间其实是一种介质。它有许多种状态。物理学家把这个叫作相。类似于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空间的相比水的这三种状态可要多很多。空间有十的次方的项。而我们只是身处其中的一个相。每一种相都对应着一个宇宙。

第一层多重宇宙的内部充满着这种相。其他的空间和我们的空间并不拥有同样的相。而第二层多重宇宙包含有拥有各种相的空间。

第三层多重宇宙

第三层多重宇宙就不是像前两层多重宇宙那样的方向发展了。他不是离你多远的问题。而是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开始出现分裂。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薛定谔的猫”?把一只猫放在一个用放射性元素镭控制毒气开关的箱子里。如果镭产生衰变开关就会启动。猫就会被杀死,而镭拥有产生转变和不产生转变两种状态。所以这只猫就会处于又活又死的叠加态。

根据量子理论,一件事发生后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而所有可能的后果都会形成一个宇宙。这就是第三层平行宇宙。

这个想法是不是太复杂了?比如说你在吃饭的时候,选择是吃馒头还是吃面条,选择完成后,你的思维会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状态。这就会出现两个不同版本的你。从主观上他们感觉都是真实的,完全意识不到彼此的存在。

某一刻有多少种可能性,就会有多少个宇宙诞生。平行宇宙的分裂就这样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数不胜数。因为他从宇宙大暴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远大于我们这个宇宙当中所有沙子的数量。然后这所有无数个平行宇宙就组成所第三层多重宇宙。

它在一种抽象的希尔伯特空间中,这个空间拥有无穷多的维数,不是三维。就像我们感觉不到我们每秒以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太阳旋转一样,我们也感觉不到分裂的存在。所以不要用具体的感知去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你之所以只感觉到一个宇宙,一种发生的结果,是因为量子力学有一种保密机制。只有在不为世界所知晓的状态下,量子才处于叠加状态。如果这个秘密被泄露,所有叠加效应瞬间坍缩。

经过观测量子排列,结果就是二选一,要么这里,要么那里。那么这个观测泄密的过程是怎样发生的?你需要观测一个简简单单的光子照射过程。

试想一下,屋子里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到。的时候,屋子里有一面镜子。处于叠加态,你不确定他在哪儿?这时屋子里进了一粒光子。它照着镜子笔直的飞了过来。然后撞上了镜子。一定会弹回来。

你在光子回弹的路径上等着。公子来到了你的眼睛,然后你看到了镜子。事实上,光子撞上了一面处于叠加状态的镜子,然后接二连三和空气中的其他原子分子相撞。

一传十,十传百。这样就泄露了镜子的位置。光子撞上镜子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泄密了。镜子位置的叠加状态早就已经坍缩。

同样的,你在第一层多重宇宙和第三层多重宇宙里有什么区别呢?第一层多重宇宙里,不同宇宙在直线距离上很遥远。在第一层多层宇宙里,也许你和一个人谈恋爱,最后结婚了。也可能是你和他谈恋爱,最后分手了。

但在第三层多重宇宙里,要不要约会,要不要看电影,要不要……,某一个瞬间都面临分裂,于是在多层希尔伯特空间里,现实分裂为不同情景。

第四层多重宇宙

泰格马克说,在他的眼里,宇宙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物理的。是数学的。在生活当中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事物处处都是数学。比方说一个篮球往前面扔出去。他会沿着一条抛物线落下来。再比如说万有引力会导致一颗行星绕着恒星旋转的时候,轨迹是一个椭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抽象成数学。

1+1=2,就是一种数学结构。它可以代表各种事物,比如说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个篮球架,一个篮球等于两个篮球等等……。

而物理学家的追求的终极真理是纯粹的数学结构。只是这种数学结构,我们还没有算出来。他统治全宇宙的真理。由此生发出产生千万变化的原子、分子、物质和星球。

所以多重宇宙在泰格马克看来就是数学宇宙。每种数学结构都对应着一个多重宇宙。不同的数学结构拥有着不同的多重宇宙。

假设爱因斯坦那个E=mc2公式解释了能量、质量和光速的关系,而统治所有多重宇宙的就有一个超级数学公式,而这个公式应该就能解释关于我们所有宇宙的一切基本规律。在这个公式中掺入不同的物理参数,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宇宙。

总结来说,四层多重宇宙,越高层次的越宏观、越抽象、越普遍。而越低层次的越具体。多层宇宙不是一个理论,而是暴涨理论得出合理的推测。而暴涨理论已经被物理学家广泛的接受,非常有用。能够解决许多关于宇宙的问题。所以暴涨理论推测出来的多重宇宙是目前人类对宇宙的各种解释中的很重要的、不能被忽视的。或许有一天关于多重宇宙的研究会使我们对整个宇宙的认识焕然一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